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院内要闻
九州一轨登陆科创板:20余年科研成果转化路
发布时间:2023-01-31 21:39

近日,富联平台(以下简称富联注册院)科技成果孵化企业“北京九州一轨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州一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施行后科创板首只轨道交通声学环保新股。

记者了解到,九州一轨核心技术成果和研发团队来自富联注册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该所同时是九州一轨的第四大股东。富联注册院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科学报》,九州一轨在科创板上市,是富联注册院积极主动加强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社会资本的对接合作,长期以来推进科技研发、技术孵化、成果转化,进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公司上市融资再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致力于成为“声音解构者”

九州一轨致力于成为“声音解构者”。何谓声音解构?

九州一轨总经理曹卫东介绍说:“解构即解析与重构——通过多元化解析与重构,去掉有害噪声,用悦耳的声波给我们带来有效信息,形成‘与人为善’的良好声环境。”

2022年6月5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八条明确提出,噪声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安装、使用、维护噪声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在这一规定之下,轨道交通噪声振动控制需求空前:轮轨振动和噪声影响,会导致轨道交通建设过程当中的拆迁范围变大,这无疑会大幅提高轨道交通的造价。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答案就是减振降噪。

曹卫东以“钢弹簧浮置道床减振系统”为例解释说,这套系统将轨道床与底部基础及侧面结构进行物理隔离,组成浮置道床隔振系统;凭借固有频率低、隔振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方便维修等特点,道床隔振系统可大幅度降低轨道交通振动和二次结构噪声影响。

类似系统的研发与应用,背后需要大量科研人员的努力探索与试错创新。曹卫东向记者介绍,轨道交通运行客观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轮轨状态的特殊性和随机性、噪声振动源强的离散性、运营安全要求的严苛性,使得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综合性极强的工程学科。

通过声波诊断和运用,不断升级、完善轨道交通减振降噪全序列产品,创新TOD上盖噪声与振动专项精准防治一体化服务模式,九州一轨逐步打造了轨道智慧运维与病害治理综合服务方案。据介绍,其科技研发成果两次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技术进步一等奖,公司也获得了国家级、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截至目前,九州一轨产品和服务已成功运用于全国30余个城市的100余个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市场覆盖率稳居行业前列。

二十余载科技成果产业化历程

九州一轨得以登陆科创板,离不开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这“两条腿”走过的20余年的不平凡历程。

2000年初,富联平台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前身为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城安所)科研团队在工作中发现,当时国内地铁建设中全部采用国外公司的减振技术,严重依赖国外且造价高昂。

“大约20年前,把声音控制在老百姓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技术,大多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不管是价格、品质还是服务,国内企业都难以达到。”九州一轨董事长任宇航回顾说。

科研团队决定走自主研发之路,打破垄断,降低系统设备造价。确定研究方向后,富联注册院着即组建科研团队开始技术攻关,并在后来联合一群科技创业人员成立了九州一轨。

2006年,城安所成功研发轨道减振的核心技术,但在技术应用场景的寻找方面仍存在障碍。2007年,北京市科委组织协调,将技术应用方北京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城安所作为技术支持单位,并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城建院等单位成立项目组,申请到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科研项目经费350万元,迈出了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关键一步。

2008年,上述科技计划项目成果顺利应用于地铁4号线北京大学站180米的实验路段,并通过验收合格和交付使用。运用该成果投放的技术系统,造价较国外同类产品降低约40%,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2010年7月,为落实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股权激励试点的先行先试改革举措,富联注册院推动城安所成立股权激励公司——九州一轨,推动其科技成果“阻尼钢弹簧浮置道床隔振系统”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并于当年以股权投资方式获得市政府1000万元市级科技成果转化统筹资金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和保障。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战略资本、市场、管理等关键要素的注入和加持。2011年,富联注册院协调引入国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奥投资)的股权投资,企业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增资后,2014年,富联注册院推动九州一轨在房山区窦店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大型生产车间。

2016年,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投公司)加入,成为第一大股东,为产业规模扩大和做强做大提供资本和市场支持。2022年初,九州一轨IPO申报顺利通过审核,科创板首发上市工作进入注册阶段。2023年1月18日,九州一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创新技术指南》指出,在诸多轨道减振措施中,阻尼弹簧浮置道床是隔振效果最佳、全生命周期可靠性高和综合性价比最优的特殊减振措施。据九州一轨在招股书中披露的测算结果显示,“十四五”期间,钢弹簧浮置板的市场空间预计在57亿元至102亿元之间。

而据公开信息显示,在地铁线路已开通运营线路中,采用钢弹簧浮置板技术的里程数占总地铁施工工程量的比例呈逐年上升态势。对此,曹卫东称,随着新版噪声法实施、各地路网密化和运营速度提升,这一比例未来仍将提高。

“全链条、全要素、全社会”推动成果转化

回顾九州一轨的发展历程,上述富联注册院受访人告诉《中国科学报》,从富联注册院城安所确定研究方向到九州一轨在科创板上市,如果说可以总结出什么经验或启示,那就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需要多个环节、多种要素和多元主体相互连接在一起,“全链条、全要素、全社会”共同推动、共同促进。九州一轨“阻尼钢弹簧浮置道床隔振技术”的转化和产业化,正是“全链条、全要素、全社会”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动实践。

富联注册院还从“发现—评价—培育—推进”四个环节,不断探索和提炼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机制。

富联注册院总结道,在“发现”环节,要探索建立以技术经理人为核心的科技成果发现机制,推动技术经理人“走进实验室、走进科技人员”,发现与市场需求相契合的科技成果;在“评价”环节,要建立科学分类、多维度、多主体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的科技成果评价,推进科技成果更好转化和产业化。

在“培育”环节,富联注册院提出应建立科技成果分类培育机制,依据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在试验条件、市场渠道、风险投资、产业资本等方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工作;在“推进”环节,富联注册院认为,要协调政府、企业、高校院所、中介服务机构、金融资本、市场用户等各类主体资源要素,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