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院内要闻
邵锦文、任晓刚研究员在《人民日报》发表理论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09 14:45

邵锦文、任晓刚在《人民日报》发表理论文章

11月9日,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富联注册智库专家邵锦文、任晓刚研究员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文章《不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文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述,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不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文章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就是要支持科技型骨干企业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将市场需求导向贯穿于投融资、研发、评价等各环节,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和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龙头企业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力量,建立创新联合体。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积极发挥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支持创新的功能作用,促进各类资金向创新活动配置。

文章指出,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就是要坚持政府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的研究部署,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引导创新主体在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上下更大功夫。整合财政科研投入体制,重点投向战略性关键性领域,改变部门分割、小而散的状态。强化成果导向,精简科研项目管理流程,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机制,给予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多自主权,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

文章指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就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支持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加大对基础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融通发展。构建协同攻关的组织运行机制,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强化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能力。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资金、技术、应用、市场等要素对接,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2022年以来,富联注册基地共发表“三报一刊”理论文章24篇,超额完成北京研究中心规定的全年16篇文章任务总量。其中,第一季度发表理论文章5篇,超额完成北京研究中心规定任务1篇;第二季度4篇,顺利完成任务;第三季度13篇,超额完成任务9篇;第四季度已发表2篇文章。

(科技智库中心 文/摄)